2025.4.7.2
十二点的时候,我终于从回笼觉中醒来:今天意外的睡了7个半小时。
如果不是闹钟把我吵醒,我还能睡得更久——但是我今天要在青旅换一个房型。
我现在居住在二人间,四人间空出来了,我可以换到一个更加经济的房间去。
正好我的二人间搭子也走了。
那是一位56岁的阿姨,自己一个人出来旅游。
“我真羡慕你,56岁了还愿意出来走走,我光是现在出来就鼓足了勇气。”
“我也羡慕你,你正是年轻的时候,我已经快走不动啦,大不如前。”
这是我入住两天以来,和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对话。
稀里糊涂收拾了自己的东西,路过厨房的时候房东正在忙碌:“哥,有午饭吃没?让我蹭一口呗。”
“没了啊,我现在在刷碗呢。”
草,谁家好人十二点就吃完饭了?
我也不是特别想下楼买吃的,于是我龟缩到新的床上,继续看起了小说。
昨天还没看完,所以我今天有一大半的时间可以去浪费在上面。
好像从初中以后我就没有过这么愉快的中午了。
我看了睡,睡了看,直到下午四点,肚子饿得不行。
期间我想,我去沈北之后,为了衔接,第一份工作大概率是当保安——我甚至为此专门去考了一个监控证!
可是我如果介绍自己的时候,我说自己是保安,或许就会显得很low,有一种屌丝气息。
可我现在在写小说了,所以我可以名正言顺的说自己是一个小说家:这是多么炫酷!我自己就是这本书,如果你想了解我,请你先花一点时间来阅读这些文字。
这种奇怪的虚荣感使我自我感觉良好。
抛开胡思乱想的部分,我时不时还是觉得有些难过的,我依然会下意识点进某个头像然后沉默。
只是频率不再那么高了,这也是好事,我毕竟不是真的人机,适应总需要过程。
刷完了一个心灵鸡汤短视频,我给自己鼓足劲爬起来去洗脸刷牙——镜子里的我脸色好了很多,果然睡足了气色会好一些。
但是气色好也没什么用,我得先去吃饭,胃已经要从嘴里爬出来单干了。
我下楼,遵循着看到什么吃什么的原则,看到了一个烤冷面小摊子,这个选择很奇怪:我马上就要去沈北了,在沈北会有吃不完的烤冷面。
点了一份最基础的,师傅制作起来有点手抖,生疏得像个便衣警察。
防止他发挥紧张,我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了瓶水,希望他能够趁这个间隙赶紧把这份食物做完。
通常我是买红色包装矿泉水的,为了彰显今天心情的不同,我换成了绿色包装的矿泉水。
我坐在小摊后的小板凳上,慢慢吃着味道并不算好的烤冷面,对富日这个城市多了几分喜欢:
富日的天空总是灰暗暗的,跟我的家乡千广市很相似;富日市的天气温度总是很适宜,如果以后我重返千广市发展,七八月份我肯定会考虑在富日市避暑;城市里的人虽然看着很陌生,但是各个都是友善淳朴的老乡……诸如此类的。
我在这个城市找到了暂时可以依靠的安心感,尽管我不知道这次一别之后,下次再见是多久。
在社交软件上随便搜了一些景点推荐,我找了个没去过的就近目标,开始前行。
这是一个什么公园,还是什么山,还是什么庙来着,我名字给忘了——不过我已经到了目的地,我往上不停爬就行了,我管他叫什么呢。
但他如此三不像也有他的道理:因为从脚到头,上山的道路只有一天能够容纳两人通过的楼梯而已。
虽然也有拐角啦,但不知为何拐角只有发着酸臭的垃圾桶,和贴着:“前方有公共厕所。”的提示牌。
好不容易等你爬上山顶,想去庙里参观一下的时候,还在营业时间的庙门却紧紧锁死,只留下了一个斋饭付费餐厅正在开放。
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小气的景点,他在爬山途中甚至不愿意施舍你一张休息的椅子!害得我累了只能找一个相对干净的楼梯坐一下。
山脚楼梯很脏,越往上越干净,正好符合人越爬山越累的情况。
这一点小小彩蛋对我这种随地大小坐的人倒是意外的贴心。
山顶是有长椅的,我像坨融化的史莱姆瘫在上面,感受着阵阵微风。
从上往下俯视过去,富日市的建筑群像是弗兰肯斯坦那般,被不同的部分拼凑起来:
既有记忆中80年代,90年代那种发黄发黑的四五层矮砖头房;也有00年代那样用茶色,蓝色玻璃拼接起来充满未来风尚的千禧年代建筑群;有10年代经济上升期盛产的鸽子笼式炒房产物;也有近几年来简约大方批量复制粘贴的地标集群……
所有的建筑被天边温柔的粉光点缀着,不像是夕景,反而像是晨光初晓。
说起来啊,弗兰肯斯坦,我第一次了解它还是通过一个手游:非得干不过欧的。
正如其名,我玩了2年也没能抽出来一个通用人权拐,我存了2000石下池子惨遭沉底(那会这个游戏是没有保底的)。
我还得苦哈哈的手动刷各种活动。
简直就是一生之耻。
看了一会风景,感觉没有什么意思后,我决定下山。
狭窄的楼梯道路旁用红绳挂满了各种祈福的话语,内容无非也是亲情爱情友情,我只看到了一个实用的内容:
不再刮彩票,多存2万元。
……
我前往下一个目标点:一个美食市集,我决定在那里找到我心心念念的冰浆吃。
我在霓虹灯堆叠的网红景点瞎转悠,耳机里传来【GETCHA!】,轻快的节奏让我步伐轻了许多。
我一个人这样也很好。
我花了15元,购买了一份芒果口味的冰浆。
但是它的表现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:首先是口感,没有那种糯米的颗粒感;其次是味道,缺少了本该凸显的水果香气;还有价格,与我记忆力的价格高了2倍不止……我不知道我曾经吃过的冰浆是否是经过口味改良的,但是很明显不应该是现在嘴里的这一坨不明流体的样子。
买都买了,吃吧。
于是我坐在餐饮区吃了起来,磨磨蹭蹭个把小时,也只吃下了70%。
实在不好吃还是不要强迫自己了。
我准备找点正儿八经的晚餐——然后我开始反应过来:我来到富日市三天了,我竟然没吃过一顿大米饭!
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攥着心脏,我拼命地在集市里奔跑,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一家看起来会卖米饭的店!我并不擅长觅食!
我点开导航,想回到住处了:旁边就是一个商场,商场里肯定会有麦当劳。
虽然它不卖米饭,但是总会卖薯条的,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麦当劳肯定都会有薯条卖。
连锁食品店的意义就是这样:总是保持着同样水准的产出,让你在每个地方都能吃到味道一样的东西——这就表示着,只要附近有这个店在,你就能找到你回忆里面某些令人安定的锚点。
可是我不得不经过一条黑暗狭窄的小路到达公车站,然后还需要等待13分钟之后才能到达的公车——为什么这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如此的废物!
在小巷里红色蓝色的刺眼灯光中,面对服装店人偶无生气的表情,我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呜咽声。
……为什么吃不上大米饭,能让自己难受成这样呢?
我还以为今天能一直开心的。
如果我去北方了,还是吃不到饭会变成什么样?
如果不是闹钟把我吵醒,我还能睡得更久——但是我今天要在青旅换一个房型。
我现在居住在二人间,四人间空出来了,我可以换到一个更加经济的房间去。
正好我的二人间搭子也走了。
那是一位56岁的阿姨,自己一个人出来旅游。
“我真羡慕你,56岁了还愿意出来走走,我光是现在出来就鼓足了勇气。”
“我也羡慕你,你正是年轻的时候,我已经快走不动啦,大不如前。”
这是我入住两天以来,和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对话。
稀里糊涂收拾了自己的东西,路过厨房的时候房东正在忙碌:“哥,有午饭吃没?让我蹭一口呗。”
“没了啊,我现在在刷碗呢。”
草,谁家好人十二点就吃完饭了?
我也不是特别想下楼买吃的,于是我龟缩到新的床上,继续看起了小说。
昨天还没看完,所以我今天有一大半的时间可以去浪费在上面。
好像从初中以后我就没有过这么愉快的中午了。
我看了睡,睡了看,直到下午四点,肚子饿得不行。
期间我想,我去沈北之后,为了衔接,第一份工作大概率是当保安——我甚至为此专门去考了一个监控证!
可是我如果介绍自己的时候,我说自己是保安,或许就会显得很low,有一种屌丝气息。
可我现在在写小说了,所以我可以名正言顺的说自己是一个小说家:这是多么炫酷!我自己就是这本书,如果你想了解我,请你先花一点时间来阅读这些文字。
这种奇怪的虚荣感使我自我感觉良好。
抛开胡思乱想的部分,我时不时还是觉得有些难过的,我依然会下意识点进某个头像然后沉默。
只是频率不再那么高了,这也是好事,我毕竟不是真的人机,适应总需要过程。
刷完了一个心灵鸡汤短视频,我给自己鼓足劲爬起来去洗脸刷牙——镜子里的我脸色好了很多,果然睡足了气色会好一些。
但是气色好也没什么用,我得先去吃饭,胃已经要从嘴里爬出来单干了。
我下楼,遵循着看到什么吃什么的原则,看到了一个烤冷面小摊子,这个选择很奇怪:我马上就要去沈北了,在沈北会有吃不完的烤冷面。
点了一份最基础的,师傅制作起来有点手抖,生疏得像个便衣警察。
防止他发挥紧张,我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了瓶水,希望他能够趁这个间隙赶紧把这份食物做完。
通常我是买红色包装矿泉水的,为了彰显今天心情的不同,我换成了绿色包装的矿泉水。
我坐在小摊后的小板凳上,慢慢吃着味道并不算好的烤冷面,对富日这个城市多了几分喜欢:
富日的天空总是灰暗暗的,跟我的家乡千广市很相似;富日市的天气温度总是很适宜,如果以后我重返千广市发展,七八月份我肯定会考虑在富日市避暑;城市里的人虽然看着很陌生,但是各个都是友善淳朴的老乡……诸如此类的。
我在这个城市找到了暂时可以依靠的安心感,尽管我不知道这次一别之后,下次再见是多久。
在社交软件上随便搜了一些景点推荐,我找了个没去过的就近目标,开始前行。
这是一个什么公园,还是什么山,还是什么庙来着,我名字给忘了——不过我已经到了目的地,我往上不停爬就行了,我管他叫什么呢。
但他如此三不像也有他的道理:因为从脚到头,上山的道路只有一天能够容纳两人通过的楼梯而已。
虽然也有拐角啦,但不知为何拐角只有发着酸臭的垃圾桶,和贴着:“前方有公共厕所。”的提示牌。
好不容易等你爬上山顶,想去庙里参观一下的时候,还在营业时间的庙门却紧紧锁死,只留下了一个斋饭付费餐厅正在开放。
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小气的景点,他在爬山途中甚至不愿意施舍你一张休息的椅子!害得我累了只能找一个相对干净的楼梯坐一下。
山脚楼梯很脏,越往上越干净,正好符合人越爬山越累的情况。
这一点小小彩蛋对我这种随地大小坐的人倒是意外的贴心。
山顶是有长椅的,我像坨融化的史莱姆瘫在上面,感受着阵阵微风。
从上往下俯视过去,富日市的建筑群像是弗兰肯斯坦那般,被不同的部分拼凑起来:
既有记忆中80年代,90年代那种发黄发黑的四五层矮砖头房;也有00年代那样用茶色,蓝色玻璃拼接起来充满未来风尚的千禧年代建筑群;有10年代经济上升期盛产的鸽子笼式炒房产物;也有近几年来简约大方批量复制粘贴的地标集群……
所有的建筑被天边温柔的粉光点缀着,不像是夕景,反而像是晨光初晓。
说起来啊,弗兰肯斯坦,我第一次了解它还是通过一个手游:非得干不过欧的。
正如其名,我玩了2年也没能抽出来一个通用人权拐,我存了2000石下池子惨遭沉底(那会这个游戏是没有保底的)。
我还得苦哈哈的手动刷各种活动。
简直就是一生之耻。
看了一会风景,感觉没有什么意思后,我决定下山。
狭窄的楼梯道路旁用红绳挂满了各种祈福的话语,内容无非也是亲情爱情友情,我只看到了一个实用的内容:
不再刮彩票,多存2万元。
……
我前往下一个目标点:一个美食市集,我决定在那里找到我心心念念的冰浆吃。
我在霓虹灯堆叠的网红景点瞎转悠,耳机里传来【GETCHA!】,轻快的节奏让我步伐轻了许多。
我一个人这样也很好。
我花了15元,购买了一份芒果口味的冰浆。
但是它的表现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:首先是口感,没有那种糯米的颗粒感;其次是味道,缺少了本该凸显的水果香气;还有价格,与我记忆力的价格高了2倍不止……我不知道我曾经吃过的冰浆是否是经过口味改良的,但是很明显不应该是现在嘴里的这一坨不明流体的样子。
买都买了,吃吧。
于是我坐在餐饮区吃了起来,磨磨蹭蹭个把小时,也只吃下了70%。
实在不好吃还是不要强迫自己了。
我准备找点正儿八经的晚餐——然后我开始反应过来:我来到富日市三天了,我竟然没吃过一顿大米饭!
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攥着心脏,我拼命地在集市里奔跑,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一家看起来会卖米饭的店!我并不擅长觅食!
我点开导航,想回到住处了:旁边就是一个商场,商场里肯定会有麦当劳。
虽然它不卖米饭,但是总会卖薯条的,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麦当劳肯定都会有薯条卖。
连锁食品店的意义就是这样:总是保持着同样水准的产出,让你在每个地方都能吃到味道一样的东西——这就表示着,只要附近有这个店在,你就能找到你回忆里面某些令人安定的锚点。
可是我不得不经过一条黑暗狭窄的小路到达公车站,然后还需要等待13分钟之后才能到达的公车——为什么这个城市的公交系统如此的废物!
在小巷里红色蓝色的刺眼灯光中,面对服装店人偶无生气的表情,我忍不住发出了低低的呜咽声。
……为什么吃不上大米饭,能让自己难受成这样呢?
我还以为今天能一直开心的。
如果我去北方了,还是吃不到饭会变成什么样?
好书推荐: